热点专题
 

太极拳技击奥秘详解(二)

李随成 2015-11-12 16:07:05

  (本文为赵堡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馆长、西安赵堡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兼总教练李随成老师的太极推手道讲座系列之二)

  
李随成
李随成


   一、太极推手道所主张的太极拳修炼要素

   太极推手道以盘练赵堡太极拳为基础,即实现其文道之功,又奠定其武道之根基。以推手为进步,即实现其武道之进步,又提升其搏击实战能力。

   通过盘练拳架,使练习者身体健壮,精神充沛,筋骨肌肉灵活有力,心肺及胃肠肝功能得到增强,通过接近实战的推手练习,使练习者技法熟练,听劲灵敏度迅速得到提高。使练习者具备战胜对手的体能要求与反应要求。

   太极推手道在太极拳的训练中,始终围绕太极拳“神在以柔克刚,妙在借力制人”的理念上下功夫。因此,在推手训练中,利用盘练拳架所得到的均衡稳定、轻灵圆活、一动无有不动、全身协调一致的修为,利用推手练习努力提升练习者平心静气、克服僵颈、不用拙力、消除本能,立身中正、不贪不欠、不丢不顶、彻底放松、顺势借力、内外合一的太极素养,以此实现武当赵堡太极拳所主张的太极理念。

  
李随成拳式
李随成拳式


   太极拳成手、妙手,柔之极限,刚至极最。柔之极限来源于平心静气,彻底放松,舍己从人;刚至极最,则来源于内外合一的发劲。所有这些都来源于太极拳成手、妙手的苦心修为。其中的“静气”、“放松”、“内劲”、“合一”,是太极拳必备的技艺要素,也是练习太极拳精心揣悟的东西。

   何谓内劲?按中国古代的观念来讲就是所谓的“先天元气”。何谓外力?按中国古代观念来讲就是“后天培养之力”。在太极拳的修炼中,非常重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力”的统一发劲,称之为“内外合一”的发劲。举一个通常的例子: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举重台前,运动员往往要做一个深长的呼吸或大吼一声,或憋足一口气,举起杠铃。这当中体现的就是“先天之气”和“后天之力”、“内外合一”的发劲技术。

   在太极拳的修炼当中,“内劲”不是苛求来的,而是在长期轻松自然的盘练拳架中,自然而然得到的。至于“外力”,同样是通过长期盘练拳架,伴随手到脚到,起落一致,一动俱动,全身协调的不断培养和充实的。因此,盘连拳架的过程,就是培养、充实“先天之气”和“后天之力”的过程。

  
擒拿
擒拿


  
踢打
踢打


   至于静气,实质上就是调整人体呼吸与动作起落,发劲用力的过程。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人在静态下配合呼吸的发劲容易做到,但在紧张的推手较技和散手搏斗中,要做到配合呼吸的发劲,就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太极推手道的训练中,无论是盘练拳架,推手较技,还是散手实战演习,“平心静气”是随时随地强调的,也是要求推手道的练习者必须做到的。日常训练养成的习惯可以促成太极推手道练习者能在紧张的搏斗中保持“平心静气”,合理地支配呼吸,从而做到“内外合一”的发劲。

   二、太极推手道在太极拳修炼理念和方法上强调以下二十四个字

   “立身中正,不贪不欠,看手看肘,不丢不顶,急来急应,缓来缓随”。

   任何有关太极拳的理论都会提到此二十四字,太极推手道把这二十四字视为座右铭!在太极拳的修炼上真正做到这二十四字,是太极推手道永远追求的目标,他将使你无懈可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立身中正:所谓身法中正是指盘连拳架,进行推手训练要处处做到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简言之,即手不可超过身前中心线,手掌不可超过前腿脚尖,身不可前俯后仰。在太极拳的修炼上,只有身法中正,才能保证支撑八面。前进、后退、左旋、右转自如。

   不贪不欠:在太极拳的修炼上,所谓贪为过,为顶之意,搏击当中凡被对方捋翻、挒摔、折打者均因犯此病。所谓欠乃偏、软、背之意,搏击当中凡被对方按发、折打者均犯此病。因此不贪不欠为规矩,规矩者立于不败之地。凡使用捋劲、挒摔者,必借对方前顶之力,以捋劲使之身形前俯,左歪右斜,进而以掌、肘、肩靠之法打翻对手。凡使用按劲者,必先领偏挤背对方,步随腰转,挒摔或按发对方。

   看手看肘,不丢不顶:所谓看手看肘,意思是出手先占正门,严密看守对方手、肘。对手正面对我,双手、双肘均在我控制之中。对手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属偏、属背,前手则被我控制,严谨的看手看肘,会使对方无计可施。

   所谓不丢不顶,意思是不贪不欠、规矩运转、静观其变、妙施其应、不丢不顶的劲道,可使对方好进难走。

  
左右弹摔
左右弹摔


  
左右进步挤摔
左右进步挤摔


   急来急应,缓来缓随:太极拳手与柔道摔跤,及其他拳种选手交流之所以失败,主要原因是应变速度跟不上,做不到急来急应。应变速度跟不上,是太极拳手最易犯的毛病。这种病根的形成,一是没有真正理解太极拳“稳如泰山,动如雷电”的武学内涵。二是平时推手练习只是慢推,体会劲道之走向,没有或很少快慢相间的推手练习,没有养成快速出招的习惯。因此太极拳练习应有快慢相间的练习,拳架快,并能做到平心静气;推手快,并能做到手脚快,而心跳不快。这都是培养沉着冷静、快速应变的重要环节。

   除过太极拳修炼当中所要求的各种修炼要素,太极推手道对于太极拳的修炼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那就是:

   第一,在太极拳的修炼上,太极推手道在继承太极拳理论精华的同时,充分认识到,必须加强对练习者身体素质的强化训练,提高练习者身体的爆发力,耐力等体能要素。因此,太极推手道的练习者,应在常规的盘连拳架,加强推手练习的同时,注意练习者的身体素质。通过诸如百米,三、五千米中长跑的辅助训练,借力诸如单杠、双杠、杠铃等项目的练习,其目的就是为练习者身体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在这里需要再一次强调说明的是,太极拳无须力量练习,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应该知道,力量有极限,技艺无止境。努力提高技艺的同时,极限内的力量练习,必不可少。

   第二,由于太极推手道注重体能在太极拳训练上的作用,对于如何保证太极推手道的体能要求,太极推手道的主张是:习练者传统的饮食习惯必须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以大米、小麦为主食,食用的只是碳水化合物,这种饮食习惯很难保证练习者体能的充沛。因此,太极推手道练习者,必须改变传统的饮食习惯,利用现代运动给养学原理,合理配给营养,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经常不断地测试练习者的体能。通过体检及血液化验,接受现代医学指导,调整训练计划和营养配给,以求达到最佳身体素质。

   第三,太极推手道主张刻苦、科学的训练,这是提升练习者素质的关键。在高手如林的全国乃至国际大赛中,推手道运动员的体能、技术、心理素质将接受严峻的考验。因此,太极推手道的训练,注重对练习者心理素质进行测试与调整,通过经常的模拟实战来提高练习者的心理素质。

   我们坚信:有刻苦训练的精神,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太极推手道定能使太极拳傲立国际搏击体坛。

   三、太极推手道搏击特点

   前面谈到中国传统武术练拳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锻炼身体,战胜对手。锻炼身体,各有各的练功方法,谈到搏击,大家使用的也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远踢、近打、贴身摔。踢打摔拿是中华武术搏击比赛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武术灵魂之所在。可以说,所有的拳种流派,在武术搏击方面,都在深入研究“踢、打、摔、拿”这四个字。

   太极推手道在武术搏击中始终贯穿以柔克刚、借力制人的太极拳摔、打、拿技法。在武术搏击中,离开即为散手,纠缠即为推手。散手展现的是踢打技法;推手展现的是摔拿技法。在武术搏击中,谁摔法好,谁的胜算就高。摔的技术含量高,打的技术含量相对要低。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优秀的摔柔运动员,改行搞散打,用不了一年,就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散打运动员;一个优秀的散打运动员,改行搞摔柔, 三、五年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摔柔运动员。所以,太极推手道以摔拿训练为主,兼顾踢打训练。

   摔法:太极拳称摔法为跌法,含有自己跌倒的意思。借用对手的抗力,实现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目的。培养“听劲”的灵敏性,搭手即号准对手劲道的来龙去脉,利用劲道控制对方重心,使对方失重倒地,是太极推手道永远追求的目标。

   太极拳“欲抑先扬”的意思是:推按对方,借对方前顶之力,前捋对方,使对方前扑倒地。向左用力,借对方抗力,向右挒摔对方,前拉对方,借对方后座之力推按对方,使其向后倒地。就像拔河一样,你拉,我拉,手一松,对方即刻倒地。

   瞬间改变力量的方向,是太极拳借力制人、克敌制胜的法宝,也是太极推手道在日常训练中随时随地强调,必须做到的。

   擒拿:卡位准确是使用擒拿技法的关键,太极推手道以赵堡太极拳活步推手训练为基础。赵堡太极拳,其拳架“尺寸”的设计符合人体结构比例,规范地盘练拳架,在推手练习中“看手看肘”习惯的养成,保证了擒拿技法在实战搏击中使用的良好效果。

   踢打:踢打是武术搏击当中最直接的打击之法。武当赵堡太极拳,强调闪转腾挪,步法灵活,进必闪,闪必打,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招招式式都讲究合力,以增强击打效果。

   太极推手道讲究在实战搏击中思想意识的培养,在踢打上讲究“动贵短,劲贵长,意贵远”,所谓“动贵短”乃一触即发,要求快速,所谓“劲贵长”要求每一拳、每一腿的击打要具备穿透力,拳拳是重拳,腿腿有力量,方可加强打击力度;所谓“意贵远”,要求每一招式都有打倒对方的意识。比如想打人一耳光,那只是一耳光,如果一耳光想打倒对方,那么这种击打的劲道就有连打带搂的劲道,只有这种劲道才可能打倒对方,所以说,具备什么样的意识,就具备什么样的劲道。

   太极推手道独特的训练手段,注重对练习者体能的提高,注重对练习者内在搏击意识的培养,注重对练习者内外合一发劲能力的提升,注重对练习者摔、打、擒拿中借力技术的训练。可以说,太极推手道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和强调的恰恰是其他拳种忽略和不具备的,这也是太极推手道战胜对手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