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发展,开创太极拳历史的新时代----太极名家曾乃梁满怀激情话太极
世界太极拳网记者:飞羽 2015-5-29 11:16:13
曾乃梁为中国著名的太极拳冠军教练,他带领队员们创造了中国太极拳运动史上的奇迹,几乎获得过所有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太极拳金牌,他所培养的优秀运动员林秋萍、高佳敏、陈思坦等,是中国太极拳各个时期标杆性人物。他也是一位传统太极拳名家,研习多家传统太极功夫。退休以后,又创造了他太极生涯的新高峰,大力传播推广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文化。作为太极拳界为数不多的全能型太极人物,他对于太极拳的内涵、发展、推广有着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近日,记者对曾乃梁先生进行了一次采访,他畅谈太极拳的各类热点问题,特别是关于继承和发展,对于太极拳的未来充满信心。
记 者:
近年来,您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推广、传播太极拳,也多次讲到,当前是太极拳发展的大好时期。
曾乃梁:
我认为太极拳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太极拳是很幸运的,从1958年开始,到1978年,20年间三个伟人,都对太极拳作出了高度评价。我们最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他在1958年北京体育学院会见日本友人的时候,明确的指出,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含丰富,充满哲理,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血缘关系。习练太极拳是一项很好的健身运动,可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也可以陶冶情操,是一种美的享受。太极拳可以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幸福,也可以延年益寿。1960年毛泽东主席就发出号召,就是为我们熟悉的那段话,就是凡是能做到的,做体操、打打球、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等体育运动。在1978年的时候,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挥毫书写了“太极拳好”四个大字,成为了世界太极拳爱好者的宝物,对我们起到了极大的鼓舞和鞭策。再有就是最近的,李克强总理与印度总理莫迪在北京天坛观看太极瑜伽表演, 李克强总理说,这是中印两大文明的瑰宝,也是东方文明共同的结晶,希望太极与瑜伽不是各自的独放异彩,而是交相辉映。
李总理又说,太极讲究中正,把天人心连为一体,追求和谐,这是东方文明的传统。太极拳已经进入了我们的外交领域,作为一种文化,加强了我们周边国家的友好。太极拳在我们国家外交层面上进一步展示出他独特的魅力。
记 者: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政府部门对太极拳的发展都非常支持。
曾乃梁:
是的,这是太极拳得到空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持因素。我说有两个绝无仅有,一个绝无仅有是过去二十年间三个伟人都对太极拳做出了高度的评价,第二个绝无仅有最近我们的习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同样都提到了弘扬传统文化,发展太极拳。我们的伟人,对其中一个运动项目的太极拳,做出了这么高的评价,做出了专门的指示,是绝无仅有的。所以说太极拳真的是迎来了一个春天,进入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发展机遇期。再联想到前一段,我们的国务院发布文件,倡导练习太极拳、健身气功和导引等我国的国粹和国宝,我们的中央机关还成立了太极拳协会的组织,都对我们全国开展太极拳运动,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作用,诸如此类的好利好消息,综合起来看,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我们要紧紧的抓住这个机遇。推动太极拳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记者:
那您认为太极拳的发展重要的要解决那些方面的问题?
曾乃梁:
太极拳的发展要协调好很多方面,有政策方面的,有技术方面的,有组织方面的等等。其中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识上的,一些问题,一些概念,认识上要正确,要解决好。
我觉得,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要解决好继承和发展的认识问题。
我们的太极也好,武术也好,要很好的继承传统,更要强调发展。我发现在我们武术界,包括在太极拳界,可能有一些片面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传统很好,传统拳是很有功夫的,而解放以后编的一些套路,一些运动方法,都是一些花拳绣腿,而且还容易受伤。这个观点,我觉得有点片面。
发展都是在继承传统上的发展,任何发展都是硬道理,这个道理都是懂的。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反复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特别强调创意、创新,不创怎么能行呢?前面说的一些偏见,是一些固步自封的思想,我想这是阻碍武术特别是太极拳发展的一个拦路虎。
还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呢? 就是有的人观念中只允许古人发展,不允许现代人发展去创新。如果没有现在的发展和创新,我们所知道的太极拳还是在陈家沟太极拳。就没有后来的几大流派。
陈式太极拳的系列,非常好,有很多人练习。但如果陈式太极没有发展,没有杨露禅把它带到北京,加以改造,就没有后来创编的舒展大方、柔和缓慢的杨式太极拳。后面的孙禄堂先生,他擅长太极,还擅长形意和八卦,他将三个内家拳融为一炉,创编了具有形意拳动作、八卦掌特点,进退相接,灵活婉转的这种孙式太极拳。如果没有创新的话,孙式太极拳怎么诞生出来?
创新是一种尝试,有个问题就出来了,为什么他们可以创新呢?因为他们会打,他们是打擂台近不了身。有了名气,获得了公认。 为什么不允许现代人创新呢?因为现代人不会打,或者这些都是花拳绣腿,这种理解和看法是片面的。这种片面性体现在对待竞赛太极拳上,更为突出。
最近网络上有一些造假信息流传,也可以说造谣,说高佳敏膝盖损伤,还患了膝关节炎,甚至说她换了膝盖。来攻击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二式太极拳等,我觉得是很不应该的。就讲这个二十四式太极拳,大家都知道这个是1956年公布的,现在在全世界是最为普及的套路,删繁就简、由易到难,应该说也是太极拳朋友非常欢迎的一个套路。海内外这么多人欢迎它,这不是传统过来的吗?这个套路的创编,很多武林界泰斗如张文广老师,李天骥老师等等,都是传统的名家。古人都能创编,为什么现代人不能创编呢。二十四式太极拳在全国最为普及,我们走到哪里,公认的都会打二十四式,我出国也交流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不管到哪里,只要有拳友的地方都会打二十四式太极拳,所以说,简化太极拳走向了千家万户,走向了五湖四海。我觉得二十四式的推广,是太极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还有就是后来李德印、门惠丰等老师参与创编的四十二式太极拳竞赛套路。这个是为了1990年十一届亚运会举行,我们的武术顺利的进入了亚运会。在这个之前编的套路。1989年我到日本去,经过中国武术协会的派遣,我的任务就是培养四十二式太极拳的习练者,为1990年的亚运会做准备。
四十二式太极拳的诞生是太极拳竞赛的一个里程碑,把它带入了亚运会,带入了世界武术的锦标赛,这么大的殿堂,使太极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理念, 大大的提高了太极拳的威信。
在这个之前在1988年北京也组织了四式太极拳套路的审定会,杨、陈、吴式,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审定会。这个审定会诞生了四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我们的很多专家都参加创编了,比如说张文广老师、杨振铎老师、张继修老师、门惠丰老师,李秉慈老师等,好多名家都参加了这次的审定会,这些老师都是在传统过来的,我也是传统派的。我从1953年学的吴式太极拳,60年开始学的传统杨式,都是从传统过来的。现在怎么有的人非要把现代和传统割裂开来呢。
记者:
其实在编定这些现代流行或者竞赛套路的时候,还是以传统为基础的。
曾乃梁:
的确如此。在四式太极拳套路审定会上,当时的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才先生作了重要指示,在审定传统竞赛套路当中,第一条是传统性,第二条是系统性,第三条是科学性,当时的笔记我都还保留着呢。徐才先生表示,一定要保留传统的原汁原味。这些都是在编创中坚持了的。
为了适应竞赛、推广的需要,在套路动作上对传统也要有所改编。 传统套路有的练习时间太长,重复的太多,我练习杨式光云手就有三组,每组三到五个,重复很多。我在五几年也看过太极拳的比赛,打十几分钟,有时候一般的观众就打跑了,删繁就简都统一到五到六分钟,大家都按照规则的时间去比赛,更加推动了这些项目的发展。这些都是事实,怎么能够否定这些发展的成果呢?
我觉得这里面的一个问题,就是对练和打的问题的理解。对健身性大家都没有异议,有些人说现在这些套路都是花拳绣腿的,认为传统套路里面,讲究攻防技击、现代套路不讲究,这实际上也是一种片面理解。我过去教过传统套路,但是更多是在武术队,做过十几次武术队的总教练,使我更重注现代太极的教学。我觉得现代和传统没有矛盾。现代传统一家亲,科学发展是共识。技击是武术的灵魂,要保持,但也不能把攻防技击强调到过分的地步。首先建国以后,把武术列为体育,这不是看家护院的手段,也不是攻防唯一的一个手段。还有是体育力与美的结合,这里面有健身和观赏性。有的人说你腿抬得这么高,被人一掀就摔倒了,这些训练都对身体性,柔韧性协调要求更高,做出来更美,更有观赏性,大家都很欢迎。只要在教学中加强攻防意识的培养,就还是突出武术的特点,它和美不矛盾。美的当中还要体现出太极拳的神采韵味。我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外形要美,更要重视内在劲,内在的虚实劲,刚柔、折叠劲,怎么样能够做到手眼相随?手领眼随?更好地体现出太极拳的气质和神采?这些都是很需要的。
不同的领域有不同侧重点,武术竞赛,就决定了他将要走的是力量与美的结合。比如在公安和一些其他领域还是需要一些擒拿术,反关节踢打摔拿这些东西,这些就是以击败对方为输赢的?这些领域还要更好的发展。
在传统里面更加讲究攻防击打的意识,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这一部分的精华我们始终在坚持,我们在今天院校当中,在运动队当中,要更好的去继承他,武术管理中心这几年更强调了要学习传统,发展传统,多搞传统比赛,这些都在加强这些措施。
那些反对太极竞赛套路的这些朋友是不了解这些情况吗?还是戴了有色的眼睛去看问题呢?一方面我们的武术要继承,许多非常好的东西不能丢,代代相传下去。另一方面,我们的可爱的运动员,他们都在不断的为国家做贡献,林秋萍、高佳敏、陈思坦、王二平、梁小葵、范雪萍、邱慧芳、周斌等等他们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们都要付出长期的劳动,长期枯燥的艰苦的训练、去为国家升国旗,所以他获得了人们的尊重。我们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像代林彬、孔祥东、王二平、傅清泉、杨军、陈斌等等,他们都在不断的成长,他们不仅有传统的练习手段,也有很多现代的提高身体素质的手段,他们正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一位练了六十二年太极拳的老兵,我非常为他们欢欣鼓舞,我们还在不断涌现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使我们的传承后继有人。很多优秀运动员退役以后,在世界各地仍然在进行太极拳的推广传播工作,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所以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的武术,太极拳,要万分地强调继承,一样万分强调发展,只有发展才有生命力。
我觉得不光是国家在倡导发展,实际上各个技术流派都在强调发展,他们都在创编一些比较简单的太极拳套路,便于普及,一步一步提高。这些套路也获得了各国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实际上都在发展,我们在宣传上,在理念上要提倡继承,更要提倡发展。我经常讲: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中。继承不能是厚古薄今,不能是越老越好。创新也不能离谱。
客观上大家都在发展,我们不能在理念上否定发展。我近期在网上看到个别文章,明显是抵触发展,否定发展。这种声音,我认为是不和谐的声音,可以说是发展中的杂音,我们必须予以澄清。我们今天看来发展的东西,再过若干年,也可能成为传统。
记者:
说到网上文章,看到最近网上有人说高佳敏膝盖在练习太极拳中受伤,还换了膝盖等等。许多人看了以后,很关心高佳敏情况,不少人询问是真的吗?
曾乃梁:
这个假信息我也看到了。这是无中生有的造谣。我们国家现在强调网络净化,网上也不能随意编造信息。
我是看着高佳敏长大的,我是77年回到福建组建武术队,她是66年出生的,当时是11岁,我带了她差不多20年的练习的时间。从来没有因为练太极拳膝盖受伤,只是有一次是练长拳,当时没有地毯,是在石灰地上受过伤的,那也是很早以前,后来也治疗好了。
在看到网上的这个信息以后,我马上给在美国的佳敏联系,她说,我从来没有在练太极拳时候膝盖损伤。为什么个别的人要捕风捉影?是道听途说,还是别有用心?不负责任地来散布高佳敏因为练竞赛套路受伤,我想不是因为跟高佳敏有什么仇,有什么过节,主要是借着高佳敏的名声,借名将来诋毁太极拳竞赛套路。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她,你看高佳敏都练受伤了,换膝关节了,你们还不放弃竞赛套路吗?他的用意是很明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高佳敏,而在攻击太极拳竞赛套路、普及推广套路。
我前面讲了竞赛套路,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传播太极拳的过程中,二十四式、四十二式是传播最多的项目,还有就是三十二式太极剑和四十二式太极剑。42式太极剑我也参加创编了。当时张山副院长主持,张继修老师、李秉慈老师,还有阚桂香老师和我,我们几个人为主创编的,经过诸多传统的老师来论证、审定的,现在也是很受欢迎的项目。
关于膝关节损伤的问题,不是太极拳的过错,是没有科学的训练才引起的。
我现在就说练竞赛套路,我认为二十四式太极拳、三十二式太极剑,是太极拳普及当中的姐妹篇,四十二式太极拳和四十二式太极剑是提高中的姐妹篇。我传播这些套路也有几十年,教过的也有上万人次,绝大多数都没反应说我练伤了,练痛了。只有听到更多的说,我的腿练得更有劲了,上了年纪,有的七八十岁了还能行走轻盈矫健。所以说,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说我练了竞赛套路,练得膝盖损伤的。在我的学生中没有一个人,说换了膝关节。
社会上有的人练太极拳的确有膝盖疼的现象,这不是太极拳的过,是没有科学练习造成的。
太极拳的运动寿命非常的长,可以说跨过一个世纪,我有两个女儿三岁的时候,就跟着我练拳。一直坚持不断,可以坚持一生。在福建有一个人,活了107岁才走,他的长寿经验中第一条就是练太极拳。我们还把他录了像。你看从三岁小孩可以练,一百多岁了也可以练。
记者:
您刚才也提到了,现在社会上的确有少数人练太极拳出现膝盖疼,那应该如何科学锻炼来预防呢?
曾乃梁:
关于太极拳引起膝盖痛的问题,我在去年11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太极拳书《太极拳入门三篇》中,第三章的第三节讲到了预防膝盖痛的七招,给拳友们做一个介绍,做个参考。
为什么会膝盖痛,因为太极拳半蹲位的,经常是一条腿来支撑的,所以说,下肢的负担量,特别是膝关节的负担量是很重的。不加以注意,是有个容易受伤的问题。因为负担量重,并且是静力性的支撑。
如何预防?
首先第一,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做好热身运动,这样使大脑,使关节都有一个充分的准备,才不会膝盖解受伤。我们经常看到,说来练一套太极拳,结果脱了衣服就练,没有充分准备,这样怎么行呢?这就像汽车在发动以前要先预热一会一样,特别是冬天。我们的歌手在唱歌以前,也要有一个准备,情绪进入,这样唱起来观众会容易引起共鸣。 我记得有一次歌唱家郭兰英来福州演出,我们同台表演,在后台她一遍一遍准备,还不停流眼泪,这就是充分准备,进入情景。一样我们练拳要发挥好水平,同样要做好充分的运动,特别是膝关节活动。使身上微微发热,微微出汗,那是最好的。
第二点是动作要正确和规范,主要讲膝盖不超过脚尖。太极拳规则上规定,超过脚尖是要扣分的,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还有膝盖要正对脚尖。有些拳友没有正确对好要领,往往在转换动作的时候过程中膝关节内扣或者外展,长期这样练会使韧带和肌腱得到了不合理的抻拉,不断重复,就会引发关节受伤。
第三就是陈式太极里面有些震脚,不能在洋灰地上、水泥地或者石板地上使劲震,这一定要注意的。最近我看有些陈式名家,他们对震脚就加以注意了,震脚要轻,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震伤大脑,不能在坚硬的地上,连续地,使劲地震。动作的正确和规范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条就是套路和套路之间一定要放松一下,我特别注意这一点。我们的选手要去比赛,一天要打多套,我就跟运动员讲,练完一套之后,一定要放松活动活动,拍打拍打膝关节,抖动抖动大腿,做到充分活动。有的辅导站,晨练站不是这样,她们一放音乐,就一遍一遍,不断地练,重复地练,这样长期这样,就对膝关节形成负担。练习完了还要做整理活动,不能练完就走。要让膝关节在练完之后充分放松。
第五负担负荷量是要循序渐进的,因人而异。有的人一看,高佳敏、陈思坦练拳练得这么低,这么多,这你不要简单模仿,他们那是比赛的需要。我们常规锻炼,不需要架子那么低。我们如果一味的求低、求多,膝关节一下子负担不了。这里我建议60岁以上的朋友练拳的时候不要太低,以舒缓为主,重在意念,重在养气。我去日本教拳,发现他们膝关节疼的很少,原因就是他们练的架子都比较高一些。
第六条常练桩功。练浑元桩、弓步桩、虚步桩、半马步桩等等。还练活桩,每次时间要短,可以进行多组的训练,这也是可以增强膝关节周边的肌肉和韧带的韧度有很大好处,这样可以减少或者避免受伤。
第七点沐浴以后要放松按摩。我们如果一天的运动量比较大,晚上沐浴以后可以自己放松按摩,如果有的穴位有疼痛现象,这些地方可以多揉,通过经络的揉按拍打可以更好的预防膝关节痛。
这七点,大家可以试一试。我依照这些要领方法,练了几十年的拳,从来没有出现膝盖疼的现象。
太极拳是科学的拳,我们要提倡科学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