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直抒胸臆,一路坚定,守护太极—— 一个传统太极拳家的回答

世界太极拳网 2017-1-10 10:14:05

  一路坚定,从不彷徨

   守护太极,无懈可击

   人物

   李随成先生,祖籍河南孟县,1948年生于西安,李随成自幼习练武术,曾拜陕西名师程振荣先生习练陕西红拳,拜河北名师苏德涵先生习练少林拳,拜张治坤先生习练形意拳。1963年拜赵堡太极拳一代宗师郑悟清先生为师,跟随恩师20载,研练赵堡太极拳50多年,1984年曾获陕西省太极推手第一名,代表陕西省多次参加全国赛。现任陕西华夏太极推手道馆馆长兼总教练、陕西红狼俱乐部太极拳主教练、陕西省警官学院兼职教授。

   李随成先生专访

   1、何谓太极拳?

   答:武术集大成者方为太极拳。

  
李随成先生
李随成先生


   2、什么是太极拳的最高阶段?

   答:无懈可击。无论哪一拳种流派的高手对你都束手无策。

   3、怎样才能达到太极拳的最高阶段?

   答:切磋交流、参加比赛、不断的总结经验,不断的提高完善自身,在比赛中进步。这是达到太极拳最高阶段的唯一道路。只有比赛才能出现高手,只有高手如林的佼佼者,才能真正步入太极拳的神圣殿堂。

   4、民间有很多名师、高手都未参加过比赛,但他们都身怀绝技?

   答:太极拳历代宗师本人或弟子都有和其它拳种流派高手切磋交流、参加擂台赛的优胜记录,没有经过比赛、实战检验的“高手、名师”,对他们的技艺我持怀疑态度。

   5、目前开展的推手、散打比赛规则存在很多问题,民间拳师不肯参加这样的比赛?

   答:推手、散打比赛是新兴的武术对抗项目,规则有待武林同仁共同关注而逐步完善,我们武林中人,对规则提出意见的同时,更应该积极的参加比赛(规则对参赛人员是平等的),只有参加比赛,才能提出更客观、更有价值的建设性意见。

   6、您对目前开展的推手、散打比赛规则持什么样的态度?

   答:武术对抗项目的开展,是武术竞技改革的产物,是中华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进步。推手比赛目前存在的最大弊端是太极拳孤芳自赏,推手比赛应容纳百家参与,使中华武术摔拿技法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现,使推手比赛内容更加丰富。散打比赛应充分体现中华武术的文化内涵。武术对抗项目是勇敢者参与的比赛项目,她培养人们体格健壮、意志品质坚强,刻苦奋发向上的同时,展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提倡的是武德、文明风尚,武林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是“好汉不打倒汉”,像街头斗殴式的比赛决不可取。武术是我国的国粹,我们向国际推广中华武术的主要目的应是让国际了解、学习我们文明古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7、太极拳是否能参加散打比赛?

   答:太极拳完全能参加散打比赛,不能参加散打比赛的太极拳不能成为太极拳,只能成为健身操。

  
.
.


   8、看了焦作、武当山的推手擂台赛,不是印象中的推手比赛,感觉是摔跤比赛,这是为什么?

   答:多年来,武打影片、武侠小说的描写、公园里太极拳爱好者点到为止的切磋交流,以及以往的推手比赛,令人乏味的推来推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武侠小说、武打影片是艺术的加工,公园里的推手交流是推手练习而不是推手竞技,以往的推手比赛令人乏味是规则的失败。

   9、推手是否可以作为单独的比赛项目?推手是向散手过度的训练手段,所以不应该成为单独的比赛项目。

   答:推手比赛作为单独的比赛项目已经20多年了,规则正一步步走向完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随着规则的开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以前的全国推手冠军战上不了二、三流的摔跤柔道手。现在的全国推手冠军完全能与一流的摔跤柔道手分庭抗礼。这就是多年来坚持开展推手比赛的巨大成果。目前北京、河南、陕西、浙江、湖北等省市,特别是河南郑州成立了推手俱乐部,专门研究推手技法与规则,可以说,推手比赛不但已是单独的比赛项目,而且在全国武林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很有可能成为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推手是散手过渡的训练手段”,是对推手与散手关系的误解。推手与散手是一对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推手显示的是摔拿,散手显示的是踢打。踢打摔拿是中华武术技击的综合体现,散开即用踢打,贴身即用摔拿。是临场双方根据对方变化而变化,不存在推手向散手过渡或散手向推手过渡的问题。推手与散手(摔拿与踢打)相比较,推手要比散手技术含量高的多。可以调查一下,只有摔柔改散打成名的,没有一个散打运动员改行搞摔柔成名的。

   10、上次武当大会赵堡采用自己的比赛形式,为何看起来和陈式没有区别,还是顶牛,看不到太多平时练习的精彩运作?

   答:武当推手比赛与焦作推手比赛大体相同,规则有所区别,武当比赛规则更放开一些,允许用的技法更多一些,焦作太极推手比赛不允许其它拳种流派参加。武当推手比赛各门派的武术爱好者均可参加比赛。顶劲是水平低的表现。随着技艺的提高,顶劲将越来越少。任何人都是从低往高一步步提高的,也可以说任何人都是从顶劲到不顶劲的。比赛场上劲道前顶,被对方使用捋劲前扑倒地者时有出现,说明水平低想顶牛都没有地方顶。平时训练老师打学生精彩,师兄弟上场表演精彩,比赛实战中高手打低手精彩,水平相当,就不那么精彩,旁观者仔细观看分析也不一定能看出双方是顶劲还是要劲,给劲,具体是顶劲还是听劲只有参赛者才有切身体会。

   11、如何在太极拳比赛中体现出太极拳的神韵?

   答:这个问题从两方面回答,

   1、太极拳套路比赛,各式的太极拳国家已有规定套路(赵堡拳除外)裁判根据难度加分,根据失误扣分。专业队太极拳难度越来越大,业余的太极拳手已无法涉足。这样的比赛永远也进入不了奥运,其原因是,武术难度在高,也高不过体操,用体操计分方法为武术打分。就象马褂上套个西服,不伦不类,让人们永远也弄不清究竟在比什么。这就是本人永远不参加太极拳套路比赛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太极拳功架的神韵是:轻而不浮,沉而不重,在轻松中显示柔力,在轻灵中显示沉稳,在安逸祥和的神态中显示凛然不可侵犯的气质。

   2、技击方面,太极推手比赛和其它比赛项目一样。低级的比赛是体能的对抗,高级的比赛是技术的对比,顶级的比赛是体能、技术、经验、智慧的较量,轻松的战胜对手,高手如林的佼佼者,才能显示出太极拳的神韵。坚信:进一步完善推手,散手竞赛规则,坚持开展推手,散手比赛,用不了几年必将高手如林,高手如林之日,就是太极拳成手,神手横空出世之时。

  
.
.


   12、推手比赛里很少看到看手看肘的时候,不丢不顶更是难得一见,规则上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答:推手比赛的失败者问题百分之百的出在没有看住对方的手肘,而自己的手肘又受制于对方。不丢不顶是参赛者的感觉,不是观众的视觉。看手看肘是参赛选手个人的愿望,高手之间的交手,有手不见手,有肘不见肘,能否看住对方的手肘,是竞技水平的问题,比赛规则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焦作的国际推手比赛及湖北武当山的推手擂台赛,是规则放开、走向成熟的开始,是真正摔拿技法的竞技,是成功的赛例。只有这样的推手比赛,太极拳才能真正的和柔道、摔跤相抗衡,太极拳才能真正融入到武术搏击的行列中来。

   13、太极拳需要多大的训练量,怎样训练才能具备参赛能力?

   答:每个人体质不同,不可能有统一的训练计划,量力而行,是制定本人训练计划的原则,制定最低活动量的训练计划,根据自己的体质,适当加大活动量。每天低架盘练太极拳1小时,推手训练、踢打沙袋1小时,另加力量训练、单杠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不少于2000米变速跑。

   14、中年拳师可能适应不了这个最低的训练计划,他们能否参加比赛?

   答:激烈的武术对抗项目比赛,体能将接受严峻的考验,适应不了这个最低的训练计划,我建议不要参加比赛。中老年拳师可能是优秀的教练员,绝不可能是优秀的运动员。徒弟不行,师傅上阵,师傅失败,师爷取胜,是金庸武侠小说描写的情节,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年老体弱,任何人也改变不了这个规律。中老年拳师生不逢时,不能叱咤赛场,但他们丰富的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能带出无数个优秀运动员,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一个优秀运动员无法比拟的。

  
.
.


   15、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为什么还要做力量练习?

   答:“四两拨千斤”,是以弱至强、借力制人的形容词,四两永远拨不了千斤。太极拳技法熟练,“听劲”灵敏,战胜超出自身三、五个级别的对手是完全可能的。力量有极限,技艺无极限,努力提高技艺的同时,极限内的力量练习必不可少。

   16、太极拳“重意不重形”为什么要强调低架盘练套路?

   答:太极拳“重意不重形”说法不妥,极易误导后学,最妥当的说法应是神形兼顾、内外合一。高架是强身健体养身之拳架,低架是盘练功夫,上阵御敌之拳架,拳架走低放开,可迅速增强下盘功夫及自身柔韧协调、均衡、稳定、步法灵活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具备,是参加比赛必不可少的条件。

   17、您对“魔鬼”训练的看法如何?

   答:超出生理极限的“魔鬼”训练是兴奋剂的翻版,是对生命的超支,违背体育道德,退役运动员伤病累累,就是这种训练方法的受害者。

  
.
.


   18、从事太极拳训练,参加武术对抗项目比赛,运动寿命是否能够得到延长?

   答:太极拳“养生是根本”、太极拳对人体筋骨肌肉、心、肺、胃、肠、肝功能是养护性锻炼,而不是劳损。太极拳“技击是灵魂”,太极拳战胜对手依靠的是以柔克刚,借力制人是巧力而不是蛮力,所以,从事太极拳锻炼的武术竞技运动员运动寿命要长的多,正常情况下(没有意外受伤),40岁以内完全可以参加顶级的比赛。

   19、其它竞技体育项目,是否也能受益于太极拳锻炼?

   答:不但推手,中国摔跤、散打,日本的柔道、空手道,泰国的泰拳,韩国的跆拳道,在太极拳的锻炼中受益,而且篮球、足球、排球、田径等竞技体育项目,从事规范的太极拳锻炼,都将受益匪浅。

   20、想练太极拳,看了几本书,感到博大精深的同时,也感到非常难懂、难学,更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熟练掌握?

   答:入门容易,深造也不难,最难的是持之以恒的坚持锻炼、刻苦锻炼,精心揣悟一至两年就能收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效果。

   21、照书本学习,能否收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答:到公园去,看哪位老师练拳是一种享受,就跟这位老师练拳,比看书学拳效果好的多。

   22、照此说法,就不用看书学习了?

   答:太极拳一层功夫一层理,练拳有了功夫才能明白太极拳深层的道理,练拳有了切身体会,才能在书中找到有用的东西。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书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根据,这是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23、怎样鉴定太极拳套路是否规范,是否具备神韵?

   答:中正规矩,轻灵活顺、轻而不浮、沉而不重,在轻松中显示柔力,在轻灵中显示沉稳,在安逸祥和的神态中显示凛然不可侵犯的精神气质。

  
.
.


   24、能否明确界定“着熟、懂劲、阶级神明”三个阶段?

   答:在高级别的比赛中或高水平的切磋交流中,熟练运用太极拳技法战胜对手,就基本上完成了“着熟”阶段。(对外行、年老体弱者,能用几个动作,只能称为一知半解,不能称为“着熟”。)在高水平的切磋交流比赛中,不是主动用招,而是随势就势、借力战胜对手,说明你进入了高级的“懂劲”阶段。“阶级神明”阶段,就是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完善自身的阶段,多界的世界拳王身份证明你达到了太极拳无懈可击的“神明”阶段。

   25、“多届世界拳王”,中国什么时候能出现这样的顶级人物?

   答:有武术竞技改革的天时,有千百年武林文化的底蕴,有千百万武术爱好者的基础,高手如林之日,就是太极“神手”横空出世之时,坚信这个日子不会太远。

   26、您对中国武术的发展有什么想法?

   答:道馆武术是传统武术的发展方向,武术走向市场,是武术发展的命脉。

   27、您对太极拳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答:继承精华,破除迷信,剔除神说、玄说,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参与太极拳锻炼,没有广大青少年的参与,就没有太极拳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