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中华武术在西方的耕耘者
新民网 邹国梁 2012-1-29 14:01:36
学员们在做热身运动
孙建国,德国慕尼黑武缘武术学校校长,中国武术八段,国际级武术裁判;并任德国国家武术队教练,德国武协技委主任。其太太罗玲娜,是德国人士,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并且是第一个获得武术博士学位的西方女士,现辅佐丈夫开展武术教学等工作。去年,我有幸在慕尼黑拜访了他们夫妇俩。
以武为缘
孙建国也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毕业后在华东师范大学体育系当教师,副教授。孙建国与罗玲娜认识并最后喜结连理,完全是“中华武术”牵的线,搭得桥。他俩之间的姻缘故事真可谓是一部“以武为缘”的人间喜剧。
早在1989年期间,当时还在慕尼黑大学学习的罗玲娜就对中国的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见到有位老先生在学校教太极拳,就跟着比划,这是她初次在德国邂逅中华武术。1991年她获得中德学生交流奖学金,到华东师范大学交流学习。期间孙建国正在学校教授太极拳,罗玲娜欣然参加,并且认识了孙建国。罗玲娜对学习太极拳十分投入认真,从24式简化太极拳入门,学了不少套路。一年之后,她便在上海的一次国际武术邀请赛上,获得了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40式)比赛的亚军。2001年她又在庐上国际武术邀请赛中获得孙式太极拳和42式太极剑两项比赛的冠军。当然罗玲娜之所以能屡获佳绩,是与孙建国的精心指导分不开的。于是,这对跨国婚姻在太极拳的催化下,瓜熟蒂落,他们终于喜结良缘成为伉俪。当时他俩共同的老师,中国十大武术名教授,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主任邱丕相特赠书法“武缘”横匾以示祝贺。
开办德国首所中国武校
1995年孙建国到德国生活,翌年他便在慕尼黑市开办了德国第一所以教授中国武术和气功为内容的武术学校,且用邱丕相老师书赠他俩的“武缘”命名校名,开创了在德国传播中华武术的历程。他的武校在一座离市区不远的两层楼建筑内。练功厅,健身房,办公室,盥洗室等一应俱全。武校的主体练功厅宽敞明亮,约有200多平米,地铺地毯,墙面有镜子,并配有音响系统。这样由私人办的武馆设施,不要说在德国,就是在我们国内也可堪称一流的。据我所知,即使在我们号称国际大都市的上海,此等规模设施也是凤毛麟角。傍晚,当我一进入孙校长的武馆时,见到一批中老年德国朋友(其中还有日本和韩国人)正在罗玲娜的带领下做热身运动,然后与学员习练24式简化太极拳及吴式太极拳套路。据孙校长介绍,这里除了成年人大多喜欢学习太极拳外,他们还招收少年儿童班,学练武术基本功及长拳类的武术内容。十多年来,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武术爱好者,有的成绩很不错。在全德武术比赛中,他们学校参赛的运动员往往每次都能争金夺银,奖杯奖旗在练功厅中已经摆放得琳琅满目。孙建国和罗玲娜所教的学员,有的还代表德国参加世界武术锦标赛,我去拜访他们的时候,孙建国刚刚带领德国国家队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回来不久。我问他德国队成绩如何?他坦率地说:“当然没法和中国队比,但是我们的运动员都是业余的,他们都有工作,利用业余时间能练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我连连点头称是。
我和孙建国老师是2003年在郑州认识的。那年八月,我们都参加陈式太极拳嫡宗传承人陈正雷大师举办的国际陈氏太极拳高级培训班,并且睡在宾馆同一标房。学习期间孙老师偶患感冒,体温飚升。此情下,我理应给予他些许照顾。想不到,这次在慕尼黑见面后,他太太罗玲娜几次提及此事,对那时我对孙老师的照顾一再表示感激之意。我想此乃情理之中,区区小事何足挂齿。都说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通过此件小事,使我感觉此非虚言。那次我俩在陈正雷那里学习了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等套路。由于我们都是上海人,所以自从那次分别后。一直通过电子邮件保持着联系。我担任新民晚报新民网太极拳频道编辑后,一直想采访远隔千山万水的孙建国和他的武校,以反映中国武术工作者在世界各地弘扬中华武术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我曾采访过我国武术事业的卓越领导人徐才同志,他曾高瞻远瞩地说,“武术源于中国,属于世界”。我国改革开放后,许多武术工作者应邀或自费出国传授中华武术,使中华武术才得以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这其中有孙建国这样的人为中华武术发扬光大作出了大量有益的贡献。作为同样是武术爱好者和新闻工作者的我,深感有责任通过媒体宣传他们。
这次在慕尼黑终于实现了我的愿望。我在现场采访了孙建国夫妇和他们的学员,详情可浏览新民网太极拳频道的相关视频报道。孙老师还邀我和他的学员一起练了一套42式太极剑和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在异国他乡和外国朋友同练太极拳,真有点“达人”的感觉,很好!
孙建国夫妇的武校不但在德国颇有名气,而且在我们国内武术界中也是有口皆碑,如原国家武术研究院副院长、武术界知名老前辈蔡龙云,现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康戈武,陈式太极拳著名传承人陈正雷,上海体育学院邱丕相教授,现任上海体院武术学院院长虞定海教授等都到孙建国武校参观访问过,给他们都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中国武术界首位“洋博士”
罗玲娜2001年以德国留学生的身份,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攻读武术博士学位,成为西方人攻读中国武术博士学位的第一人。他的指导教师是我国武术界的著名教授邱丕相。她2006年毕业时提交的博士论文题目是“中西文化比较视角下的中西武技及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在邱丕相教授指导下,她从中西文化的高层面,分析中西文化的差异对各自武技的影响,并在对西方习武者和非习武者作了大量(据介绍,共1600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把着眼点高瞻远瞩地放在对中华武术在西方的推广方面进行了颇为有益的探讨。这无疑在当今武术入奥和武术进一步推向世界的形势下也是仍然有现实意义的。
请允许我摘录这位热衷于中华武术在西方推广,并身体力行的首位武术洋博士在论文中的精彩片段,以飨读者。她在论文中说:“中华武术的西方推广,虽然取得了不少成就,人气旺盛,但也不能忽视西方人存在的对武术的感知、价值趋向,发展方向,和师资状况等的混惑和忧虑。消除目前国际上对武术推广的某些混惑、忧虑和偏见,让世界人民更进一步全面地了解武术、认同武术。从理论上让西方人理解武术的传统性与时代性的关系,是深化武术国际传播的关键。”
她还说:“武术作为边缘体育在西方的推广重要的是:使体育消费者对武术的感知和其功能价值的认识达到一个较好的程度,并对武术学习的输入因素和输出利益所产生的良好消费过程充满信心。”
她语重心长地提议:“正确地理解武术文化,就不应该将其等同于一般的体育项目,应在以技术传授为基础的同时,也重视武术文化的传播和渗透。应让武术的多元功能价值包括它全部的精神内涵走向世界。这样才能真正造福世界人民。”
从她送给我留念的厚厚一本论文可见,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要完成如此巨作,光翻译量就难以想象。但为了将中华武术推广到西方,她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终于完成了学业。现在她一边帮助在武校做管理工作,一边担任武术教练,她还担任德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工作繁忙程度可想而知。但是从2008年起她还主编了“文武”杂志,目前为半年刊。主要在德、奥、瑞等德语地区发行,目前发行量达800份。杂志除宣传中国武术外,还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是国外出版的难能可贵的一本武术专业杂志。虽然我看不懂德语杂志,但据罗玲娜给我介绍,她主编的此杂志内容,都是在践行她当初在博士论文中所阐述的思想。她真是一位脚踏实地,认认真真,真心实意在为推广中华武术而不懈奉献的国际友人。
现今,孙建国和罗玲娜夫妇已有一个快入小学的儿子,他们也在公园旁买了新房,大概今年就可入住。龙年伊始,我遥祝他们弘扬中华武术的事业龙腾飞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