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
 

和有禄--耍拳之中悟真义

詹秀明 2011-2-14 17:03:53

  和有禄坐在黄河岸边高高的石滩上。

   正午的阳光直射下来,在他的脸上打下深深浅浅的阴影。

   在他身后是宽广的黄河水。

   和式太极拳,这个名词对不少人来讲或许还略显生疏,但是却陪伴了和有禄三十个春秋。

   “9岁,我便开始跟随父亲学拳,当时文化大革命还没有结束,根本不敢明目张胆地练习,只能等到晚上,躲在屋子里偷偷跟着父亲练。”

   和有禄说:“小时候,家里几乎每天都有人来拜访、来请教,天天就见我父亲给这个讲拳,给那个讲推手的,自己也就逐渐喜欢上了太极拳。但是最初练的时候我对什么‘轻柔圆活’实际上并不是十分理解,很多拳理都经历了一个逐渐感悟的过程。”

   父亲的用心传授,再加上自己的悉心体会,经过日积月累的揣摩后,才逐渐体会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才知道圆、松的含义;才明白圆是为了什么,松又是为了什么,而圆和松是要达到什么效果;也才逐渐理解体会到,太极拳一定要轻柔圆活。“太极拳通过柔缓和圆活的运动来练习体内的中和之气,是重在练内的,所以人们把太极拳叫内家拳.”

   在和有禄编著《和式太极拳谱》一书的自序中,他也有对年少练拳往事的回忆。

   那是一个春天的晚上,身为中医的父亲和士英出诊回家后在院里看和有禄练拳。练到野马分鬃时,父亲觉得有禄在行拳走架时过于用力,意念没有守中,他让有禄停下来,边示范边向他讲解:“咱们家的拳,练拳也叫耍拳,练拳要自然。拳法自然的理论源自《易经》、《中庸》、中医理论等学说的精义,合乎生理,顺乎自然。”

   和有禄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年父亲在讲授“耍拳”要领时的表情和神态,父亲的严格要求和中医世家的家庭熏陶,使得和有禄的太极技艺与医学知识相得益彰,共同增长。

   “ 后来上学,再后来当兵,我始终没有中止过太极拳的训练。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有这样的念头,和式太极拳已经传承了一百多年,我应该把他继承下来。”

   踱步赵堡镇。

   正好赶上有集,一条街全都是摊贩,叫卖声不绝于耳,人潮拥挤,声浪泛滥。

   北是绵亘不绝的太行山,南有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温县赵堡镇就是这样吸取着山水精华穿越历史长河。

   和式太极拳由和兆元创始。和兆元是河南温县赵堡人。

   出生于中医世家的和兆元15岁起开始跟随赵堡镇太极拳名师陈清平学习太极拳,依靠过人的天资和勤奋被陈清平收为人室弟子。

   和兆元跟曾担任礼部尚书和军机大臣的姐夫李棠阶到北京后,对中华武学兼容并蓄,将易理、儒家、道家融会贯通并结合医学理论,把原来习练的太极拳进一步完善,创编出了“代理架”。

   和有禄介绍:“所谓‘代理架’,就是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也就是理论和技术完美结合。”

   和式太极拳除了一般太极拳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

   和式太极拳讲究“合”,技理合,才是太极真谛,阴阳合才是太极浑圆之气,内外要合,动静要合,脚、腿、腰也要合;讲究“顺”,拳架要求顺身、顺腿、顺手、顺脚;讲究“中”,不贪不欠,不即不离,不偏不倚,不过不及;讲究“平”,两肩要平,头顶要平,心要平;讲究“轻”,把势走动如猫行,举步轻灵神内敛;讲究“柔”,对方刚攻而我以柔应;讲究“圆”,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内劲圆转;讲究“活”,灵活、圆活、柔活并用。

   “一般太极拳讲究拥、捋、挤、按、采、列、肘、靠,和式太极拳讲的是一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圆是太极之象,是活的基础。和式太极拳首先要求动作走圆,所以和式太极拳有‘圈太极’‘步活圈圆’的说法,无论是行拳还是走架,都要以圆为宗,然后在圆当中表现掤、捋、挤、按。由两侧分出阴阳,而每一侧每一手也都要分出阴阳,处处走圆,处处分出阴阳,轻柔圆活,顺遂自然。”

   “和式太极拳最传统、最古老的就是七十二式,但是后人根据太极拳某些微小的变化,衍生出和式太极拳一百零八式、七十五式、一百一十式,其实基础都是七十二式,只不过有—些很微小的变化罢了。和式太极拳在器械上有剑、刀、棍。”

   转进街市旁的小巷,四周一下子便安静了下来。

   往昔破旧不堪的土房和今天刚刚建成的小洋楼相对而望,似乎在和它讲述着往昔历经的风雨。

   红色的朱漆大门挺气派,坐落在赵堡镇的和有禄哥哥家的院子宽敞整洁,这里曾经也是他过去居住的地方。院子里,和有禄正在指点几个年轻人练习和式太极拳。

   “初学的时候你们可以尽量将架势放大,步子拉开,身桩放低。这个阶段动作可以放慢,日积月累后速度可以逐渐加快。

   “习练太极拳的时候,首先要讲究柔化。我不受力,在柔化的过程中把对方引进落空,在对方最背的时候,我用我最小的力量取胜,练习的时候不尚用力而尚借力,储蓄自己的力量,一旦要发的时候,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根据对方的动作,对方快我的动作就快,对方慢我的动作就慢,永远走在对方的劲的前面,引他的劲落空,然后再放力。

   “练习太极拳要保持平和心,不要一开始练就想要怎么打人,怎么取胜。太极拳确实体现着道家文化的无为而无不为,通过自然柔和的运动,由松及柔,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柔中求刚才是目的,柔中求得的刚是亦刚亦柔。能刚能柔。” 

   和式太极拳讲究后发制人。当对方的劲来得猛、来得力量大的时候,我走一个圆把它化掉。化掉后再针对他的力,或者往后牵引,或者向前发力,他力量特别大的时候就往后牵引,力量小想退的时候我就跟着进。要顺,不要一味地抵抗,所谓的“力量取胜”是和式太极拳最忌讳的。

   和有禄说和式太极拳的技击性很明显:“太极拳既然叫作‘拳’,它的技击作用就应该很明显,所以目前我们这里的年轻人也很喜欢。”

   和兆元在创拳时力求整个拳架的朴实和简洁,始终追求体用一致的原则,促进拳架、推手、散手的三舍一,使技理相合。通过持之以久的盘架,使自己身上的功夫增长,再通过推手的实践来校正拳架,最终用于实战。

   “和式太极拳在我们家比较传统,从和兆元开始就是中医,我的爷爷和父亲也都是医生,一直没有人在外边传拳,这种情况一方面使得和式太极拳并非广为人知,但同时也使得它的传统性保持得比较好。”

   和有禄说目前社会上太极拳的教授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的是技术和理论很不系统,让人学后无所适从。还有的人把太极拳过于玄妙化,实际上太极拳是一门科学。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应该给学生讲清楚太极拳是采取什么样的练法,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指导学生顺着正确的路子一步一步走下去。”

   和有禄认为目前社会上练习太极拳的年轻人还是比较少,这不利于太极拳的发展。这种局面需要媒体大力加以引导,让大家认识到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太极拳包含技术、技击成分,可以养生健身,不应仅仅是老年人的健身拳,我希望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多参与,为太极拳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和有禄现在住在温县县城,楼后边就是他原来工作的单位粮食局。粮食局大院里有一块小操场,和有禄每天都在这里练拳。

   小操场绿树掩映。

   风声响起,传来了今年入夏后的第一声蝉鸣。

   和有禄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说:“现在还是有很多人不太清楚什么是和式太极拳,还有人把它叫作赵堡太极拳、武当赵堡,还有分为什么大架、小架的,我觉得有必要把这个工作做清楚。所以我辞去了工作,用了两年的时间,把以前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编了一本书——《和式太极拳谱》。之后人民体育出版社音像部又出版了我的教学光盘。”

   “近两年来,和式太极拳的发展很迅速,特别是2001年三亚太极拳健康大会上,我进行了名家表演,许多人鼓励我把和式太极拳介绍出去,这使我更加坚定了继承推广和式太极拳的决心。

   “近年来,和式太极拳也先后参加了许多活动。比如去年在徐州举行的全国太极拳培训班,还有焦作太极拳年会,今年5月,我们还参加了河南省武协杯全国太极拳交流大会,并且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的社团组织——和式太极拳学会,为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式太极拳,使它进一步推广以及审定竞赛套路打下基础。 

   “和式太极拳的健身效果非常明显,它的治病健身的理法可以追溯到《周易》。用人体结构知识指导太极拳的功架,再通过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使人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释放身体潜能,以达到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 

   和有禄说,所谓“太极”,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可以这样说,‘太极’是中国文化的根。而太极拳,则是把中国的太极文化和武术完美结合,是用太极的理论指导身体的技术,用太极的哲学思考来表现身体的技术。” 

   中国武术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蛮斗阶段,完全靠力量靠蛮劲;第二阶段是技斗阶段,凭借技术;再后来就是文化和武术的结合——戏斗,不用力而是用最轻松的办法取胜。中国文化融入太极拳,例如“不贪不欠”“无过不及”的中庸之道,“阴阳平衡”的中医理论等等,越练越觉得太极拳博大精深。 

    和有禄认为太极拳最大的魅力就是武术和文化的结合。 

   “太极拳的源流问题一直争论不休,我想确实需要系统认证。只有把真实的情况理清楚,才可以平息源流争论。但是我们目前采取的思路是,不管学生还是我们的学会,都本着‘求同存异,共谋发展’的原则,把和式太极拳介绍给大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让大家多一个锻炼身体方法的选择才是我们的目的。”